國巨公司在臺灣是一家無源元件的巨子公司,其公司下的國巨電阻及國巨貼片電容都公司的主力商品。
國巨公司創立于1977年,主力商品為各類精細電阻。現在國巨已成為臺灣第一大專業電阻器制造廠商,具有臺灣電阻器市場七成以上的占有率;在國際市場上,1999年國巨電阻器總生產量到達單月65億支的規模,僅次于日本大廠ROHM,排名國際第二。
1990年代中期,臺灣第一大電容器制造商-智寶以及臺灣第一大電感制造商奇力新連續參加國巨集團,聯系國巨既有之通路、后勤系統,國巨集團商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迅速上升,2000年全球被迫元件市場占有率將可打破10%。1993年,國巨以新臺幣4億的資本額于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,為臺灣第一家上市的被迫元件公司,歷經六年時間,國巨已成為資本額116億,具有全球產銷網點的國際化公司。
國巨具有敏銳的市場嗅覺。十年前,看出上游電子業將全部選用「SMT外表涂裝技能」,國巨即首先研制「真空濺射鍍膜」(Vacuum Sputtering)與「厚膜電阻器激光切開」(Laser Trimming)二項獨立制程技能。
當許多公司仍以「項目」方法履行本錢操控方案時,
國巨憑仗自立辦理功率改變的全方位本錢操控,創造出產能提高三倍,生產總本錢僅微幅提高五'的本錢競賽優勢;當「細小化」與「可攜化」主導著下一代代電子商品趨勢時,國巨成功開發低本錢、高精細度的MLCC積層陶瓷電容生產技能;
當趨勢專家指出將來「制造商即是效勞供貨商」,國巨已于一九九五年成立JIT實時發貨基地,將制造業的安排轉化成效勞業的運營模塊,合作現有行銷通路優勢,提供客戶「一次購足」的采購本錢優勢;
在2008年的時分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金融風暴,使華爾街顯得有些凋謝,很多實體經濟受到牽連。可是為何國巨在這次風暴中影響是微乎其微。
面臨金融風暴,VC業者說這是一個風險與機會“雙重身份”并存的年代,看到風險,他們會更慎重,看到機會,他們會逆風飛揚。 國巨資本國際控股集團總裁、美國萬通投資銀行控股集團履行董事、首席經濟學家孫飛博士則對自個的雙重身份同樣津津有味,既從事實際的創投操作,同時也在做VC的研討,并說要將其提高到理論高度。孫飛關于2009年我國VC市場的前景研判與掌握,應當也是由于他此前的風投實習與相應理論研討成果。
也許也即是由于這種敏銳的嗅覺和這種膽略,使得國巨公司在電阻以及電容的開展上依然無火如荼的展開著。